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房地产政策由“堵”变“疏”

发表于2013-12-18

以往房地产调控更侧重通过不断增加税费,打压投机、压制需求,让人买不起,而下一步要从供给端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,说明房地产政策已经原来“堵”的思路变成了现在的“疏”。
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有关“房地产调控”的字眼,并未出现在会后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中。
而在过去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,都提到“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”。
某香港上市房企副总裁称,本届政府不强调房地产调控,而是把保障房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。最近出政策的都是地方城市,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调控政策很少。
“从需求管理
转向供给管理”
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,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,探索适合国情、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,加大廉租住房、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,做好棚户区改造。
中新社援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的观点称,今年下半年,中央政府始终没有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,而此次会议未提房地产调控,而是强调“加大廉租住房、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”、“提高住宅用地比例”,这说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,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。
这一思路,被受访开发商点了一个赞。
因为这意味着经适房这类备受争议的保障房品种会减少。多位参建保障房的开发商告诉早报记者,上海早已不鼓励盖经适房,企业可以申请转性,大部分都是转成动迁房。
买得起房子的就按市场走,买不起房的就转向公租房、廉租房。国外的住房保障体系大抵都是这样操作。
宅地供应增量预期
“从某种角度上讲,政府不作为,就是最好的作为。”某开发商说,干预太多,房价可能越调越涨。比如北京的特价房政策,开发商拿地还要摇号。某大型房企以7万多元/平方米的楼板价,拍到了一块地,还得配建一大批保障房,可以预见,未来该项目的商品房源会卖到天价。
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另一亮点是,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,提高住宅用地比例,提高土地容积率。
这意味着,开发商长期抱怨的一个“母题”——宅地太少的问题,可能在未来得到缓解。
牛犁认为,以往房地产调控更侧重通过不断增加税费,打压投机、压制需求,让人买不起,而下一步要从供给端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,说明房地产政策已经从原来“堵”的思路变成了现在的“疏”。
地价拉升房价的怪圈,一直难以破解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今年10月,京沪穗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均超过20%。

上一页|1|
/1页